找到相关内容307篇,用时6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5)

    多闻熏习,。等流无漏,闻思所出,仗真实依,为引发因,十法行句,于斯为重也。二、对治,贪观不净,嗔观慈悲,痴观缘起,慢则析根,疑复数息。三、伏断,烦恼见伏在于地前,断则见道;烦恼修伏,入地乃尽,断...龟毛兔角喻,无即说为无。为寂灭本,灯灭炉犹存,有即说为有。有我无我二,中道如实说。经云:如来有因缘,故说无我为我,而实无我。虽是说,无有虚妄。有因缘故,说我为无我,而实有我。为世界故,虽说无我,而无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144213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8)

    》纯方便义。无尽慧相六十六句,趣入多闻四十一种,以十法行起于正行,一相无相,。然后乃能修行般若,得十善巧。蕴界处谛,四无碍解,四依福智,觉分缘起,为无为法,此十善巧,一言一字皆无边慧。应与五...,多闻熏习,,以引生其他日之无漏。由圣言浑涵中推阐以极其致,详前所略,厘前所杂,或疏失之纠修,或他义之资助,以期思想之大发达。  圣言量者,非宗教之教条,但有服从而无探讨,实若因明之因喻,几何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344216.html
  • 近代中国佛学研究方法及其批判

    学取径上必转求于道问学,取资于知识,借助经典学习和闻薰来逐渐扩充本有的佛性,所谓“假圣言量为比量,多闻薰习,,以引生其他日之无漏”[23]。透过经典研究趋向佛法镜智,一般必须经过两步:一是简别...思想背后的方法、态度和精神却有著一种异乎寻常的自觉,表现在近代佛学研究之中,方法论问题也特别引起学者的注意,并一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。欧阳竟无与太虚有关法性法相问题,吕澄与熊十力有关佛学根本问题以及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644448.html
  • 《现观庄严论》初探(1)

    悲苦恼,我说彼于苦不得解脱。若比丘不离四念处者……我说彼人解脱众苦。”(注41)  附于“”细目之下,进一步解析第六○八经经文的论义是:  “复次,若于身等四种所缘,发起种种非,即便违背四种念住。违背此故,即便违背。谓圣,无间能生正见支等所有圣道,违背此故,即便违背一切圣道;违背道故,便为违背道果、甘露、究竟涅槃。”(注42)  其余的细目,“缘起”择摄第六○九经;“...

    陈玉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3145666.html
  •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

    依靠、法随法行(此二属内在) ,才能具足五根五力中的信根信力,而有四不坏净,由此才能进入圣道之流。 [41]《大正藏》册2,页183中。《会编》中册,页299。 [42]《大正藏》册2...由于名色而有“心”,由于(忆念)而有“法”;整个身心现象由 于缘起而存在,在刹那变化中,没有“我”及“我所”,在未来、过去及现在三世中,不断生起灭去,因此, 〈摄事分〉中说明如下:   又瑜珈师,了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745912.html
  • 唯识观行略探─以《摄大乘论》与《成唯识论》为主

    实性。到此阶段,才是真正悟入唯识性,这是修唯识观必经的阶段。但该由何而得悟入,《摄论本》云:  由闻熏习种类所摄似法似义有见意言;由四寻思,谓由名、义、自性、差别假立寻思[6];及由四种如实遍智...所以名为明增。寻思观修习至此位,已达到至极的地方,所以复名为顶。修行者已达到顶位,对于唯识无义之,更能认识清楚,并且不会再退。《摄论》中的山顶譬喻一样,这里不再多说,下面开始解释四如实智的上下二品...

    释会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845914.html
  • 初期佛教“空之法说及义说”(1)

    manasi kattabba`['ti].(当五受阴 ....是空─无实在性;见 SⅢ.p.167 l.-9f) ...方便“、如实观想、法次法行”,乃至自作证“空 解脱、无我、涅槃”;表现于后出“发展的佛法”之《南、 北传经、论》者: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946289.html
  • 初期佛教“空之法说及义说”(2)

    ,自觉涅 槃。”(注 85) 结集《杂阿含经》之大德,将:“ 五阴世间空”,安排于《杂阿含经》之首二卷;“六六处 ( 世间)空”安置于第十一卷。 然《...sassata `aviparinamadhamma`) ”;(注 82) 《净不动道经》: “多闻圣弟子如是观: 此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046290.html
  • 佛法是改造人生宇宙的权威科学

    欢喜真实等十行,达摩祖师为后世学禅者立报怨至称法等四行,佛陀在其所讲契经中常说:"多闻熏习、、勤修加行"如是等类。佛陀与诸祖师都非常关心行的重要性,充分肯定其转依成佛的积极意义,原因是行就是实践...这个心究竟何解,方为如实?答:应当唯识的"识"来理解,才为如实无误。世亲菩萨《百法明门论》首列心法八,即是指眼见色的眼识、耳闻声的耳识、鼻嗅香的鼻识、舌尝味的舌识、身触尘的身识、了法的意识、执第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4246781.html
  • 唯识五义

    实践的过程是有漏种子减弱,无漏种子增长。无漏种子如何增长?由多闻熏习、(修道)增长,即必须先假定有佛法。由于大乘佛教相信佛陀已于无量世前成就,所以在客观上已经保证了这一增上缘的存在(不过这种保证...观念是未经判别的。三界唯心的讲法原出《华严经》“十地品”:“三界虚妄,但是一心”,另外在“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”中说:“心工画师、画种种五阴,一切世界中,无法而不造”,这也很近于万法唯识的思想。问题是...

    霍韬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347079.html